hòu

拼音
hòu qī zǐ
注音
ㄏㄡˋ ㄑㄧ ㄗˇ
繁体
後七子

后七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后七子hòu qī zǐ

  1.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七人的合称。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拟古主张,故称。

引证解释

  1. 明•代 嘉靖隆庆 年间文学家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七人的合称。他们继承了“前七子”的拟古主张,故称。

国语辞典

后七子hòu qī zǐ

  1. 明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与徐中行等七人。他们继承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世称为后七子」。

网络解释

后七子

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他们在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之后,继续提倡复古,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后七子

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形成情况大致如下:约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由进士出身任职京师的李攀龙、王世贞相结交讨论文学决定重揭李梦阳、何景明等人学复古的“旗鼓”。后二年,徐中行、梁有誉、宗臣中进士,与李、王结成诗社遂有“五子”之称。后又增谢榛、吴国伦。后谢榛与李交恶,被黜,余日德、张佳胤加入

后七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hòu 部首总笔画 6

    后 [ hòu ] 1. 君主;帝王。 商之先后(先王)。 2. 帝王的正妻。 皇后。太后。 3. 诸候。《書•舜典》:“肆覲東后。” 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 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 日后。后福。后期。 6. 指次序,与“前”相对。 后排。后十名。 7. 子孙。 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8.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后七子的分字组词

后七子的近音词、同音词

后七子的相关词语

【后七子】的常见问题

  1. 后七子的拼音是什么?后七子怎么读?

    答:后七子的拼音是:hòu qī zǐ
    点击 图标播放后七子的发音。

  2. 后七子是什么意思?

    答:后七子的意思是:明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与徐中行等七人。他们继承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世称为「后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