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án

拼音
qián qī zǐ
注音
ㄑㄧㄢˊ ㄑㄧ ㄗˇ

前七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前七子qián qī zǐ

  1. 明·弘治正德年间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形成一个复古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故称他们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引证解释

  1. 明•弘治正德 年间文学家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等七人强调“文必 秦 汉,诗必盛 唐”,形成一个复古的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 李攀龙王世贞后七子,故称他们七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国语辞典

前七子qián qī zǐ

  1. 明代文学之士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拟古主义称为前七子」。

网络解释

前七子

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

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立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进步意义

但他们一些具体的文学见解不尽相同创作上各呈特色。李梦阳在复古模拟坚持主张"刻意古范"句模字拟,逼肖前人;诗重气魄追求雄奇、豪放风格。何景明思想较灵活主张对古人作品要"领会神情"、"不仿形迹"以达到"达岸舍筏"的目的;诗重才情偏向清新一路。徐祯卿诗论颇多精辟独到之处在追随李、何后其诗歌风格出现了明显变化。康海、王九思主要成就散曲杂剧诗多率直。边贡、王廷相短诗清新、明快,但总体成就较逊色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都有现实意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有的甚至沦为"高处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给文坛带来新的流弊

前七子的字义分解

  • 拼音 qián 部首总笔画 9

    前 [ qián ] 1. 指空间,人面所向的一面;房屋等正门所向的一面;家具等靠外的一面,与“后”相对。 前面。前边。前方。面前。前进。前程。 2. 指时间,过去的,往日的,与“后”相对。 以前。前人。前此。前科。前嫌。前言。前车之鉴。 3. 顺序在先的。 前五名。 4. 向前行进。 勇往直前。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2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 3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前七子的分字组词

前七子的相关词语

【前七子】的常见问题

  1. 前七子的拼音是什么?前七子怎么读?

    答:前七子的拼音是:qián qī zǐ
    点击 图标播放前七子的发音。

  2. 前七子是什么意思?

    答:前七子的意思是:明代文学之士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七人,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拟古主义,世称为「前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