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词语

共 90 条词语

名山词语列表
  • 仙镇

    xiān zhèn

    仙镇犹言名山。镇一方的主山。[查看详情]

  • 山石榴

    shān shí liú

    山石榴杜鹃花的别称。花开红色。也叫映山红。[查看详情]

  • 灾火

    zāi huǒ

    灾火火灾。[查看详情]

  • 仙踪

    xiān zōng

    仙踪仙人的踪迹。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查看详情]

  • 武当山

    wǔ dāng shān

    武当山山名。初名仙室山又名太和山、㟥上山、泰岳山、谢罗山。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南。山势峻拔有上下十八盘等险路及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等胜景。山上有紫霄宫、太清宫、玉虚宫规模宏伟其中金殿和神像以铜铸著名。为道教名山和武当派拳术发源地。[查看详情]

  • 巫山

    wū shān

    巫山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为之立庙,号曰朝云。”后遂用为男女幽[查看详情]

  • 云台

    yún tái

    云台高耸入云的台阁。汉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汉宫中高台名。汉明帝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邓禹等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山名。在陕西省华阴县境。即西岳华山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山名。在四川省苍溪[查看详情]

  • 通邑大都

    tōng yì dà dōu

    通邑大都同“通都大邑”。[查看详情]

  • 山家宗

    shān jiā zōng

    山家宗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宋代分为两派:一为晤恩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四明尊者知礼法师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查看详情]

  • 名山之席

    míng shān zhī xí

    名山之席指书院负责人。[查看详情]

  • 下流社会

    xià liú shè huì

    下流社会旧谓社会中居于低级地位的阶层。[查看详情]

  • 灵鹫

    líng jiù

    灵鹫山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阇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山名。即浙江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传说由印度飞来。山名。在广东曲江北。山名。在江西上饶东南。一名灵山。峰名。在山西[查看详情]

  • 山公

    shān gōng

    山公晋山涛的别称。晋山简时人亦称山公。雄性山魈。古代指代表山神受享祭的男子。唐赵璘《因话录商上》:“﹝李约﹞又养一猿名山公尝以之随逐。月夜泛江登金山击铁鼓琴猿必啸和。”后因以称猿猴为“山公”。[查看详情]

  • 青城山

    qīng chéng shān

    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称“赤城山”。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海拔1600米。山中有八大洞、七十二小洞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有“青城天下幽”之称。为道教名山相传东汉道教始祖张道陵修道于此。有天师洞、上清宫、建福宫、朝阳洞等古迹道教称为“第五洞天”。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查看详情]

  • 雁荡山

    yàn dàng shān

    雁荡山中国浙江省东南部名山。号称“东南第一山”主峰1,047米,为游览胜地以峰、涧、瀑著称。英Yandang Mountains;[查看详情]

  • 霍山

    huò shān

    霍山在山西省霍县东南。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查看详情]

  • 羣祀

    qún sì

    羣祀古代大祀、中祀以下列在祀典的祭祀。[查看详情]

  • 藏之名山

    cáng zhī míng shān

    藏之名山见“藏诸名山”。[查看详情]

  • 五台山

    wǔ tái shān

    五台山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北。五峰耸峙峰顶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山无炎暑,又名清凉山。[查看详情]

  • 三十六洞天

    sān shí liù dòng tiān

    三十六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