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ngliǎng

模棱两可

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怎么读

注音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繁体 模棱兩可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不置可否 模棱两端

反义词 旗帜鲜明

模棱两可的意思

折叠展开

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这样也行;那样也行。
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正音”,读作“léng”,不能读作“líng”。

辨析模棱两可”与“不置可否”有别:“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谜语 可不可 (谜底:模棱两可)

故事 唐朝宰相苏味道处世十分圆滑,从不表明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不会得罪人,他把这种圆滑的方法说成“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模棱特两端可也。”人们送他一个外号叫“苏模棱”。后因犯错而降职到四川眉州。

模棱两可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模棱两可”。见“模棱两可”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模棱两可”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著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书证】

  • 01.《明史・卷二○八・余珊列传》:“饰六艺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夺汉政。坚白异同,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etwixt and between
  2. あいまいでどちにも取れる
  3. занимáть неопределённую позицию
  4. ambigu(équivoque)

模棱两可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ó,mú), 木部,共14画

㈠ 模 [ mó ]

①. 法式,规范,标准。 如: 模范。模式。楷模。模型。模本。模压。

②. 仿效。 如: 模仿(亦作“摹仿”)。模拟(亦作“摹拟”)。模写。

③. 特指“模范”。 如: 劳模。英模。

㈡ 模 [ mú ]

①. 〔~样〕➊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➋表示约略的时间、怎么办;➌描摹。

②. 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 如: 模子。模板。模具。

读音(léng,lēng,líng), 木部,共12画

㈠ 棱 [ léng ]

①. 物体上的条状突起,或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相连接的部分。 如: 棱角。瓦棱。棱椎(多面体的一种)。三棱镜。模棱两可。

②. 神灵之威,威势。 如: 威棱。

㈡ 棱 [ lēng ]

①. 〔不~登〕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含厌恶意,如“傻~~~”。

㈢ 棱 [ líng ]

①. 〔穆~〕地名,在中国黑龙江省。

读音(liǎng), 一部,共7画

①.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如: 两个黄鹂。两本书。

②. 双方。 如: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③.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如: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④. 表示不定数目。 如: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读音(kě,kè), 口部,共5画

㈠ 可 [ kě ]

①. 允许。 如: 许可。认可。宁可。

②. 能够。 如: 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③. 值得,认为。 如: 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④. 适合。 如: 可身。可口。可体。

⑤. 尽,满。 如: 可劲儿干。

⑥. 大约。 如: 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⑦.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⑧. 表示强调。 如: 他可好了。

⑨.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 如: 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⑩.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 如: 这件事他可同意?

⑪. 姓。

㈡ 可 [ kè ]

①.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模棱两可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