𨵄
字义 反馈

𨵄

复制

guǎn ㄍㄨㄢˇ

門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U+28D44
汉语字典

門部

15画

7画

半包围结构

guan

guǎn

UPFQ

ANJMU

XDBR

28D44

[511225114451135]

𨵄字概述

折叠展开

〔𨵄〕字拼音是guǎn 部首是門, 总笔画是15画。

〔𨵄〕字是半包围结构

〔𨵄〕字仓颉码是ANJMU 五笔是UPFQ 郑码是XDBR

〔𨵄〕字的UNICODE是28D44。 十进制为167236,UTF-32:00028d44,UTF-8:F0 A8 B5 84。

〔𨵄〕字的异体字是

𨵄的意思

折叠展开

𨵄

详细解释

1.同“”。

2.拼音guǎn。

3.钥匙。

𨵄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3頁,第11

同文書局本: 第889頁,第6

標點整理本: 第849頁,第4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𡘋音筦──樂器。
書・益稷謨》:下管鼗鼓。
詩・商頌》:嘒嘒管聲。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註〕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絲竹之管,隂竹之管。〔疏〕管如箎,六孔。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
前漢・律歷志》:竹曰管。
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
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𠋫陽氣。

又,地名。
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
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
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
禮・內則》:右佩玦捍管。〔註〕管,筆彄。
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
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
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註〕猶包也。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
詩・大雅》:靡聖管管。〔傳〕管管,無所依繫。〔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註〕謂籥也。
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从玉作琯。古者,琯以玉。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
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
集韻》:古丸切,𡘋音官。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叶扃縣切。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叶古轉切。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注解

〔管〕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管〕字拼音是guǎ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官,五行属

〔管〕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官声。本义是一种类似于笛的管乐器。后泛指管乐器。

〔管〕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ǎn] ⑴ 吹奏的乐器⑵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⑶ 形状像管的电子器件⑷ 负责,经理

𨵄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𨵄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