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調

复制 字帖

diào ㄉㄧㄠˋ tiáo ㄊㄧㄠˊ

言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8ABF
汉语字典

言部

15画

8画

左右结构

diao tiao

diào tiáo

YMFK

YRBGR

SLBJ

07620

8ABF

[411125135121251]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横折钩、横、竖、横、竖、横折、横

調字概述

折叠展开

〔調〕字拼音是diào,tiáo 部首是言, 总笔画是15画。

〔調〕字是左右结构

〔調〕字仓颉码是YRBGR 五笔是YMFK 四角号码是07620 郑码是SLBJ

〔調〕字的UNICODE是8ABF。 十进制为35519,UTF-32:00008abf,UTF-8:E8 AA BF。

〔調〕字的异体字是

調的笔顺

折叠展开

調的意思

折叠展开

調

tiáoㄊㄧㄠˊ

基本解释

均见“”。

详细解释

1.合适、和谐。

《淮南子•说林》:“梨橘枣栗不同味,而皆调于口。”《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2.使和解。

《资治通鉴•卷四四•汉纪三十六•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调解、调停、协调。

3.平均。

《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则官富贵而末民困,久矣。”

调剂。

4.混合、配合。

《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帝赐食,亲为调羹。”

调色、调味、调配。

5.嘲笑、戏弄、挑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醒世恒言•卷一○•刘小官雌雄兄弟》:“老妪看见桑茂标致,将言语调弄他。”

和畅、正常。

风调雨顺。

調

1tiáoㄊㄧㄠˊ

详细解释

1.职务更动。

《史记•卷一○一•袁盎鼌错传》:“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调职、调差、转调、外调。

2.派遣、安排。

《汉书•卷八•宣帝纪》:“秋,大发兴调关东轻车锐卒,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

调度、调兵遣将。

3.互换。

对调、调换、调位置。

4.提取。

借调、抽调、调卷宗、调病历。

1.乐律、韵律。

《淮南子•泛论》:“事犹琴瑟,每弦改调。”《新唐书•卷一八三•郑綮传》:“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

2.调式的类别和主音高度。

C大调、D大调。

3.语言中字音的高低升降。

阳平调、去声调、入声调。

4.说话、读书或朗诵的腔调。

南腔北调、乡音乡调。

5.言词、意见。

论调、老调、陈腔滥调。

6.人的风格才情或思想情感。

《晋书•卷五一•王接传》:“王接才调秀出,见赏知音。”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脱俗殊常调,潜工大有为。”

格调、情调。

7.户税。

《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丁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𫄟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調

2diàoㄉㄧㄠˋ

详细解释

1.使从一处移到另一处。

调离、调职、抽调、调虎离山。

2.调查;访查。

函调、调研、内查外调。

3.征集调用。

调集、提调、调案卷、调兵遣将。

4.标示乐音音高的名称。乐曲用作do(基音)的音,就是乐曲的调,比如现代乐谱中用A作do就是A调,传统乐谱中用“”作do就是“”字调。

5.曲调,不同高低长短的音配合起来组成的旋律;特指戏曲中成系统的曲调。

变调、二黄调、西皮调。

6.指说话的声音特点;腔调。

洋腔洋调、南腔北调、你说话带有广州调儿。

7.言词;意见。

论调、老调、陈腔滥调。

8.比喻人的品格、才情等。

格调、情调。

9.指声调,即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

调号、调类、调值、阴平调。

調

1diàoㄉㄧㄠˋ

详细解释

1.和谐;配合得均匀恰当。

调和、调谐、协调、琴瑟失调。

2.使配合恰当。

调配、调养、调平仄、众口难调。

3.经劝说消除纠纷;使和谐。

调处(ㄔㄨˇ chǔ)、调停、调和、调协。

4.调整。

调价、调节、调工资。

5.戏弄;挑逗。

调侃、调戏、调情。

6.挑拨;教唆。

调唆。

7.姓。

調

2tiáoㄊㄧㄠˊ

調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87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1166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141頁,第3

唐韻》:徒遼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𡘋音迢。
說文》:和也。
玉篇》:和合也。
詩・小雅》:弓失既調。
禮・月令》:仲夏調竽笙竾簧。

又,《韻會》:揉伏也。
史記・秦本紀》:大費佐舜調馴鳥獸。

又,《正字通》:嘲笑也。
世說》:王丞相每調之。

又,《廣雅》:欺也、啁也、譀也、出買也。

又,《莊子・齊物論》: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註〕樹上枝葉搖動之形。

又,官名。
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

又,姓。
廣韻》:《周禮》有調人,其後氏焉。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張流切,音輈──朝也。
詩・周南》:未見君子,惄如調飢。〔毛傳〕調,朝也。又作輈。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徒弔切,迢去聲。
玉篇》:選調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藁。〔註〕下令調斂也。
前漢・食貨志》:馬數萬匹,卒掌者不足,乃調旁近縣。〔師古註〕謂選發之也。又,〈張釋之傳〉:十年不得調。〔師古註〕選也。又,〈袁盎傳〉:盎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中,調爲隴西都尉。〔師古註〕遷也。

又,《玉篇》:度也。
增韻》:算也。
前漢・鼂錯傳》:調立城邑,⽏下千家。〔師古註〕謂算度之也。

又,《玉篇》:求也。

又,《類篇》:賦也。
正字通》:民賦曰調,晉平吳制戸調,見晉書。又,唐賦,人之制有四,二曰調。見《舊唐書》。

又,《廣韻》:韻調也。
增韻》:音調,樂律也;才調,韻致也。

又,《韻會》:詩也。

又,叶從紅切,音同。屈原〈離騷〉: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湯禹儼而求合兮,摰咎繇而能調。

注解

〔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調〕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iào、ti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周

〔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iáo] ⑴ 均见“调”。

調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調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調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遼切頁碼71頁,第11

調

調和也。从言周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笛遼反頁碼200頁,第6行,第1

調和也。從言周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徒遼切古音第三部頁碼372頁,第4許惟賢167頁,第8

調龢也。

段注龢各本作和今正。《龠部》曰:龢,調也。與此互訓。和本係唱和字。故許云相應也。今則槩用和而龢廢矣。

从言。周聲。

段注徒遼切。古音葢在三部。

白话解释

调,以柔性言辞促进双方合和。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周”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從言、周聲。隸書、楷書同。「調」的本義是調和,調和主要用言語,因此從「言」表義;調和要力求周當、周延,因此聲符「周」有兼義的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1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201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162頁
4說文校箋第96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91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31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55頁,第4字
8說文探原第1303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7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8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97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72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2980頁【補遺】第16437頁
14通訓定聲第101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99頁【崇文】第793頁
16說文句讀第277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3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258頁,第4字

調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ransfer, move, change; tune
  2. einen Streit schlichten (V)​, in Einklang stehen (V)​, Instrumente aufeinander abstimmen (V)​, mischen, einblenden (V)​, regulieren (V)
  3. régler, accorder, harmoniser, équilibrer, mélanger, convenir, déplacer, enquêter, accent, ton, mélodie

調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調(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調(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調(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調(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調(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