芺
笔顺 反馈

复制

ǎo ㄠˇ

艹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82BA
汉语字典

艹部

7画

4画

上下结构

ao

ǎo

ATDU

THK

EMGD

44804

82BA

[1223134] 横、竖、竖、撇、横、撇、捺

芺字概述

折叠展开

〔芺〕字拼音是ǎo 部首是艹, 总笔画是7画。

〔芺〕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土。

〔芺〕字仓颉码是THK 五笔是ATDU 四角号码是44804 郑码是EMGD

〔芺〕字的UNICODE是82BA。 十进制为33466,UTF-32:000082ba,UTF-8:E8 8A BA。

芺的意思

折叠展开

ǎoㄠˇ

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亦称“苦芺”,嫩苗可食用。

详细解释

名词

即苦芺 ovalleaf thistle,亦称钩芺。一种菊科蓟属的宿根草( Cirsium ovalifolium ),叶有锐锯齿,初生可食。

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4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021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989頁,第9

玉篇》:烏老切;《唐韻》:烏皓切,𡘋音襖。
說文》:苦芺,草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

又,《集韻》:於兆切,音夭。
爾雅・釋草》:鉤芺。〔疏〕薊類,一名鉤,一名芺。〔郭註〕大如拇指,中空,莖頭有臺,初生可食。

又,于到切,音奧──義同。

注解

〔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芺〕字拼音是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夭,五行属

〔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ǎo] ⑴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亦称“苦芺”,嫩苗可食用。

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一下反切烏皓切頁碼20頁,第1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气。从艸夭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反切安浩反頁碼76頁,第1行,第1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氣。從艸夭聲。

鍇注臣鍇曰:「今苦芺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一下反切烏浩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13頁,第10許惟賢49頁,第7

芺艸也。味苦。江南食之㠯下气。

段注《名醫別錄》云:苦芺主桼瘡。不云可下氣。漢人謂䂊章長沙爲江南。

从艸。夭聲。

段注烏浩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漢人作為「笑」。古無笑字,此芺字亦未為定論。

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6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60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65頁
4說文校箋第25頁,第15字
5說文考正第22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7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3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43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17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4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24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216頁,第4字
13說文詁林第1560頁【補遺】第16216頁
14通訓定聲第1225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64頁【崇文】第253頁
16說文句讀第74頁
17章授筆記第34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一冊,第422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70頁,第7字

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芺(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芺(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