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zhǐ ㄓˇ zhēng ㄓㄥ

彳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5FB5
汉语字典

彳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zhi zheng

zhǐ zhēng

TMGT

HOUGK

OICM

28240

1794

6571

5FB5

[332252111213134] 撇、撇、竖、竖、竖折/竖弯、竖、横、横、横、竖、横、撇、横、撇、捺

徵字概述

折叠展开

〔徵〕字拼音是zhǐ,zhēng 部首是彳, 总笔画是15画。

〔徵〕字是左右结构

〔徵〕字仓颉码是HOUGK 五笔是TMGT 四角号码是28240 郑码是OICM 中文电码是1794 区位码是6571

〔徵〕字的UNICODE是5FB5。 十进制为24501,UTF-32:00005fb5,UTF-8:E5 BE B5。

〔徵〕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徵〕字的异体字是

徵的笔顺

折叠展开

徵的意思

折叠展开

1zhēngㄓㄥ

基本解释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现在简谱上的“5”[ “6”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or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 —— 《正字通》

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2.另见 zhēng。

2zhǐㄓˇ

基本解释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相当于工尺谱上的“”,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

详细解释

1.召集。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征兵。

2.责问、询问。

《左传•僖公四年》:“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上•滇游日记十》:“即征其地名,据云:为凤田总府庄。”

征询意见。

3.验证、证明。

《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4.公开寻求、招请。

征婚、征文、诚征女工。

5.课取、收取。

《周礼•地官•闾师》:“以岁时征野之贡赋。”《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

征税。

1.预兆、迹象。

《史记•卷四•周本纪》:“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国之征也。”

吉征、凶征。

2.姓。如三国时吴国有征崇。

3chéngㄔㄥˊ

基本解释

通“”。《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

用同“”。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

详细解释

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相当于西乐音阶中的 sol。

《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征、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五音者,宫、商、角、征、羽。”

1zhēngㄓㄥ

详细解释

1.召集。

征兵、征召、应征入伍。

2.征求;询问。

征询。

3.验证;证明。

征验、信而有征、文献可征。

4.公开寻求;招请。

征婚、征稿、征文、征募。

5.课取;收取。

征税、征地。

6.预兆;迹象。

征兆、凶征、特征、象征。

7.姓。

2zhǐㄓˇ

详细解释

古代五音(宫、商、角、征、羽)之一。

1zhēngㄓㄥ

2zhǐㄓˇ

徵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彳部

武英殿刻本: 第886頁,第29

同文書局本: 第370頁,第41

標點整理本: 第316頁,第27

古文: 𢾷𢽠𡈼𢽡

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𡘋陟平聲。
說文》:召也。从微省。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
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
書・洪範》:念用庶徵。
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
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
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
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
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
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
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
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陟里切,知上聲。
玉篇》:宮徵也。
爾雅・釋樂》:徵謂之迭。
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
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
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
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
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既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注解

〔徵〕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彳部

〔徵〕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ǐ、zhē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𡈼、;、彳、𢽠

〔徵〕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ēng] ⑴ 召,征召。《爾雅•釋言》:“徵,召也。”⑵ 求;取。《左傳•哀公七年》:“夏,公會吴于鄫,吴來徵百牢。”⑶ 敛取;征收。《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⑷ 徭役;租税。《管子•治國》:“而上徵暴急無時,則民倍貸以給上之徵矣。”⑸ 证验;效应。《廣韻•蒸韻》:“徵,證也。”⑹ 征兆;迹象。《左傳•昭公十七年》:“往年吾見之,是其徵也。”⑺ 证明。《廣雅•釋詁四》:“徵,明也。”⑻ 征聘;纳币以成婚礼。《集韻•蒸韻》:“徵,成也。”⑼ 追究;责问。《左傳•僖公四年》:“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又指征询。唐沈既濟《任氏傳》:“徵于小僮,小僮笑曰:‘無之。’”⑽ 典,主管。《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⑾ 虚。《爾雅•釋詁上》:“徵,虚也。”⑿ 姓(旧读zhǐ)。《三國志•吴志•程秉傳》:“秉為傅時,率更令河南徵崇亦篤學立行云。” [zhǐ] ⑴ 古代五声音阶的第四音,又名“迭”。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正字通•彳部》:“徵,五聲之一,絃用五十四絲,其聲清。” [chéng] ⑴ 通“懲”。《荀子•正論》:“凡刑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未也。”⑵ 用同“澂”。澄清。《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二年》:“陛下不加清徵,審别真偽。”⑶ 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南。《集韻•蒸韻》:“徵,縣名,在同州。”

徵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徵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徵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陟陵切頁碼269頁,第2

異體

徵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

𢾷

𢾷古文徵。

附注段玉裁改為:「从𡈼从微省,𡈼微為徵。行於微而聞達者即徵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知冰反頁碼689頁,第3行,第1

𢾷召也。從𡈼、微省。𡈼爲徵,於微而文逹者即徵也。

鍇注臣鍇按:《尚書・序》: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召之也。《莊周》曰:「士有九徵而不變,則君子也。」彼徵,徵驗也。

反切………頁碼689頁,第4行,第1

古文。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陟陵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547頁,第3許惟賢678頁,第7

𢾷召也。

段注召者,𧦝也。《周禮》司市典祀注,鄉飮酒禮注,《鄉射禮》注皆曰:徵,召也。按徵者,證也。驗也。有證驗,斯有感召。有感召,而事以成。故《士昏禮》注,《禮運》注又曰:徵,成也。依文各解。義則相通。

𡈼。从微省。

段注會意。微卽𢼸也。陟陵切。六部。

𡈼微爲徵。

段注嫌上文未顯。故又明之。已上九字各本譌奪不可讀。今補正。

行於微而聞達者卽徵也。

段注聞各本作文。今依《韵會》訂。又說𡈼微之意。言行於隱微而聞達挺箸於外。是乃感召之意也。

古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本義為徵驗,有感斯來,故引申為招,相感招斯成,故又引申為成。

召也,恐非本訓,徵驗乃本訓。有感斯來,故引申訓招(當是召),相感召斯成。故又引申訓成。

字形解说

西周金文或作「」,從貝、?聲;或作「」,從彳、從貝、從又、?聲。東周金文則又作「」,改從口、?聲。戰國文字則據金文「」而省「貝」,成為從微省、?聲的字形;篆文與戰國文字稍有出入而構形之意相同,成為徵兆的意思。因徵兆是事物初見之時,隱微未顯,故從微;「?」是像從土從人,以示挺身而立,引申而有萌發出生之意。《說文》又收有古文「」,或許是從金文「」增形而來。隸書、楷書都和篆文構形一致,沒有變化。在六書中,金文字形屬於形聲,戰國文字之後則為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征」。

徵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0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677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516頁
4說文校箋第345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326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17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01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139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4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10頁,第7字
11標注說文第337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278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8302頁【補遺】第17245頁
14通訓定聲第27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712頁【崇文】第2845頁
16說文句讀第1106頁
17說文新證第656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348頁,第8字
19古字詁林第七冊,第522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792頁,第4字

徵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mmon, recruit; musical note
  2. erheben, Erhebung (S)​, Erregung (S, Psych)​, Zheng (Eig, Fam)
  3. voyager, lancer une expédition, enrôler, prélever, preuve, signe, marcher, lancer une expédition, conquérir, percevoir, prélever

徵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徵(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徵(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徵(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徵(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徵(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徵(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徵(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徵(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徵(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