䟽
字义 反馈

复制

shū ㄕㄨ

足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47FD
汉语字典

足部

14画

7画

左右结构

shu

shū

KHYQ 86 、 KHYK 98

RMYIU

JIZN

60112

47FD

[25121214154325]

䟽字概述

折叠展开

〔䟽〕字拼音是shū 部首是足, 总笔画是14画。

〔䟽〕字是左右结构

〔䟽〕字仓颉码是RMYIU 五笔是KHYQ 86 、 KHYK 98 四角号码是60112 郑码是JIZN

〔䟽〕字的UNICODE是47FD。 十进制为18429,UTF-32:000047fd,UTF-8:E4 9F BD。

〔䟽〕字的异体字是

䟽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ūㄕㄨ

基本解释

同“”。

䟽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3頁,第16

同文書局本: 第1226頁,第41

標點整理本: 第1206頁,第8

正字通》:疎字之譌。本从疋,《玉篇》誤从足。

注解

〔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踈〕字拼音是sh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束

〔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hū] ⑴ 古同“疏”。

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䟽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所葅切頁碼491頁,第4

異體

疏通也。从𡿮从疋,疋亦聲。

附注朱駿聲《通訓定聲》:「㐬者,子生也;疋者,破包足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注為開通分遠之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色居反頁碼1144頁,第1行,第2

疏通也。從巟,從疋,疋亦聲。

鍇注臣鍇曰:「《白虎通》:『書之教也。』疋,疏也。會意。」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所葅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975頁,第4許惟賢1291頁,第10

疏通也。

段注《疋部》曰:𤕟,通也。疏與𤕟音義皆同。皆从疋者,疋所以通也。鄭注《月令・明堂位》,薛解《西京賦》張注《靈光殿賦》皆訓疏爲刻鏤。古𤕟𤴙三字通用矣。疏之引申爲疏闊,分疏,疏記。

从㐬。从疋。疋亦聲。

段注所葅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子倒生足先出,似不通,而竟出育則通矣。

从㐬(𠫓),亦訓通,與徹誼同。倒生不易通而竟通者,故訓通。

从疋,疋,足也。足先出則全身竟亦出(?),故訓通。

从疋,疋,足也。足先出則全身竟亦出,故訓通。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皆為從、疋聲。「」為?之或體,?從倒子構形,義為生子,引申有通暢之義。「疋」為足,與行走有關,引申而有通順義,於此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作「」,上下相連一筆,故標準字作「」,而大陸通行規範字則作「」,斷為一點一橫。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250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930頁
4說文校箋第653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85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70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60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24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8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9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62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516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216頁【補遺】第18141頁
14通訓定聲第162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96頁【崇文】第5181頁
16說文句讀第2138頁
17章授筆記第612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05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358頁,第2字

䟽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ame as 疏) scattered or dispersed

䟽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䟽(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