衃
笔顺 反馈

复制

pēi ㄆㄟ

血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8843
汉语字典

血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pei

pēi

会意字

TLGI 86 、 TLDH 98

HTMF

MLGI

21190

8843

[3252211324] 撇、竖、横折、竖、竖、提、横、撇、竖、点

衃字概述

折叠展开

〔衃〕字拼音是pēi 部首是血, 总笔画是10画。

〔衃〕字是左右结构

〔衃〕字仓颉码是HTMF 五笔是TLGI 86 、 TLDH 98 四角号码是21190 郑码是MLGI

〔衃〕字的UNICODE是8843。 十进制为34883,UTF-32:00008843,UTF-8:E8 A1 83。

〔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衃〕字的异体字是

衃的意思

折叠展开

pēiㄆㄟ

基本解释

淤血。

详细解释

名词

又名衃血。凝聚成紫黑色的瘀血。凝血coagulated blood

衃,凝血也。从血,不声。 —— 《说文》赤如衃血者死。 —— 《素问·六节藏象论》。注:“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衃血(凝结成赤黑色的败血)

1pēiㄆㄟ

详细解释

赤黑色的瘀血。

《说文解字•血部》:“衃,凝血也。”《黄帝内经素问•卷三•五脏生成篇》:“ 黑如炱者死,赤如衃者死。”自注:“衃血,谓败恶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2fóuㄈㄡˊ

详细解释

蚍衃:一种似葵的植物。

《尔雅•释草》:“荍,蚍衃。”晋•郭璞•注:“今荆葵也。似葵,紫色。谢氏云:『小草。多华,少叶,叶又翘起。』”

pēiㄆㄟ

详细解释

〈书〉凝聚的赤黑色的血。

赤如衃者死(《黄帝内经素问‧卷三‧五脏生成篇》)。

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53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107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082頁,第8

唐韻》:芳杯切;《集韻》、《韻會》:鋪枚切,𡘋音坏。
說文》:凝血也。〈素問〉:赤如衃血者死。〔註〕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又,《集韻》:方鳩切,音哹──義同。

又,披尤切,音䬌──胚胎未成物之始。或从血作衃。

又,《類篇》:房尤切,音浮──草名。
詩・陳風》:視爾如荍。〔疏〕荍,一名蚍衃。

又,俯九切,音缶──義同。

注解

〔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血部

〔衃〕字拼音是p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血、不

〔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ēi] ⑴ 淤血。

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芳桮切頁碼158頁,第9

異體𧖯

衃凝血也。从血不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普杯反頁碼401頁,第1行,第2

衃凝血也。從血不聲。

鍇注臣鍇曰:「衃猶肧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芳杯切古音第一部頁碼852頁,第3許惟賢377頁,第9

衃凝血也。

段注《素問》赤如衃血者死注。衃血,謂敗惡凝聚之血。色赤黑也。

从血。不聲。

段注芳杯切。古音在一部。

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5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41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21頁
4說文校箋第205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197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701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30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8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2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126頁,第5字
11標注說文第203頁,第6字
12說文注箋第1623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248頁【補遺】第16775頁
14通訓定聲第81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19頁【崇文】第1673頁
16說文句讀第626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232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507頁,第5字

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衃(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衃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