畤
笔顺 反馈

复制

zhì ㄓˋ chóu ㄔㄡˊ shì ㄕˋ

田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7564
汉语字典

田部

11画

6画

左右结构

zhi chou shi

zhì chóu shì

LFFY

WGDI

KIBD

64041

3969

7564

[25121121124] 竖、横折、横、竖、横、横、竖、横、横、竖钩、点

畤字概述

折叠展开

〔畤〕字拼音是zhì,chóu,shì 部首是田, 总笔画是11画。

〔畤〕字是左右结构

〔畤〕字仓颉码是WGDI 五笔是LFFY 四角号码是64041 郑码是KIBD 中文电码是3969

〔畤〕字的UNICODE是7564。 十进制为30052,UTF-32:00007564,UTF-8:E7 95 A4。

〔畤〕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汉字

〔畤〕字的异体字是

畤的意思

折叠展开

1zhìㄓˋ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

田际;田界。

土高出的地方。

古通“”,储备。

古通“”,小渚。

详细解释

名词

秦汉时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place to worship heaven and earth

白草废畤空坛垓。 —— 宋· 王安石《和王微之》?

畤畦(畦畤。泛指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

2chóuㄔㄡˊ

基本解释

古同“”,地名。

详细解释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

《史记•卷五•秦本纪》:“祠上帝西畤。”唐•崔颢〈行经华阴〉诗:“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3shìㄕˋ

基本解释

古同“”,移栽;分种。

详细解释

〈书〉旧时帝王祭祀天、地、五帝的场所。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唐‧崔颢〈行经华阴诗〉)。

zhìㄓˋ

zhìㄓˋ

畤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上 部首:田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19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762頁,第7

標點整理本: 第715頁,第4

唐韻》:周市切;《集韻》:渚市切;《韻會》:諸市切,𡘋音止。
說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
史記・秦本紀》:祠上帝西畤。〔索隱註〕襄公始列爲諸侯,自以居西畤。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畤,止也──言神靈之所依止也。
前漢・郊祀志〔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又云: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
括地志》: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亦祠黃帝。

又,地名。
左傳・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註〕平畤,周邑。又,〈哀四年〉: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後漢・光武紀》:杜茂與賈覽戰於繁畤。〔註〕繁畤,縣名,屬鴈門郡,今代州縣。

又,《廣韻》:時止切;《集韻》:士止切,𡘋音市。又,《廣韻》:直里切;《集韻》、《韻會》:丈里切,𡘋音峙──義𡘋同。

又,《集韻》:時吏切,音雉──與蒔同。

又,《五音集韻》:池爾切,音豸──儲也。

注解

〔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上,康熙部首是田部

〔畤〕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hì、chóu、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田、寺

〔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⑵ 水中的小块陆地:“归雁映兰~。”⑶ 田际;田界。⑷ 土高出的地方。⑸ 古通“庤”,储备。⑹ 古通“沚”,小渚。 [chóu] ⑴ 古同“畴”,地名。 [shì] ⑴ 古同“蒔”,移栽;分种。

畤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畤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畤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周市切頁碼458頁,第21

畤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从田寺聲。右扶風有五畤。好畤、鄜畤,皆黃帝時祭。或曰秦文公立也。

附注王筠句讀作「皆黃帝時築」,並注:「築,依《韻會》引改。」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六反切直里反頁碼1077頁,第6行,第1

畤天地五帝所基止祭地也。從田寺聲。右扶風雝有五畤、好畤、鄜畤,皆黃帝時祭。或云秦文公立。

鍇注臣鍇曰:「祭地,所祭之地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周市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785頁,第1許惟賢1210頁,第3

畤天地五帝所基止祭地也。

段注止依《韵會》正。下基也。以基止釋畤。以曡韵爲訓也。所基止祭地謂祭天地五帝者。立基止於此而祭之之地也。畤不見於經。秦人因周制垗五帝於四郊。依附爲之。垗字音譌。遂製畤字耳。考《封禪書》。秦襄公居西垂。作西畤。祠白帝。其後文公都汧。作鄜畤。郊祭白帝。其後德公居雍。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獻公作畦畤櫟陽。祀白帝。漢《高祖》立黑帝祠。命曰北畤。按密上下三畤及鄜畤及北畤,謂之雍五畤。祭靑黃赤白黑五帝之地也。先言天地者,秦時謂五帝卽天地。故曰唯雍四畤。上帝爲尊。秦之郊見卽祭畤也。

从田。寺聲。

段注周市切。一部。

右扶風雝有五畤。

段注《地理志》右扶風雍下曰:有五畤。按雍衹有四畤。密畤,吳陽上畤,下畤,北畤也。《史記》雍五畤。《漢志》右扶風有五畤。葢兼鄜縣之鄜畤祀白帝而言。鄜雖屬左馮翊。而馮翊,扶風故皆內史地。故得統偁之。《史記》於《高祖》未立北畤前曰雍四畤。葢亦謂密,上,下,鄜四畤。是以四畤上親郊見。而西畤,畦畤上不親往。別白言之也。

好畤,鄜畤皆黃帝時築。

段注築各本作祭。今依《韵會》訂。《封禪書》曰: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雍東有好畤。自古以雍州積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葢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縉紳者不道。按史公作吳陽武畤。而許作鄜畤。與史,漢不合。傳聞之異也。

或云秦文公立。

段注秦文公立鄜畤。史,漢皆云尒。而舉爲疑辭。且若好畤亦文公立者。皆傳聞之異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古祭天地之處為垗,垗、畤支蕭旁轉,故義相似。

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10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171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71頁
4說文校箋第610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45頁,第20字
6說文今釋第2026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38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788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290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63頁,第15字
11標注說文第586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483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370頁【補遺】第18014頁
14通訓定聲第64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10頁【崇文】第4837頁
16說文句讀第2002頁
17章授筆記第573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77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62頁,第10字

畤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lace for worshipping the haven
  2. aire sacrificielle, limite entre deux champs, limite entre deux rizières

畤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畤(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畤(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畤(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畤(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畤(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畤(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畤(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畤(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