潚
笔顺 反馈

复制

ㄙㄨˋ

氵部 共16画 左右结构 U+6F5A
汉语字典

氵部

16画

13画

左右结构

su

IVHH 86 、 IVFJ 98

ELX

VXND

35127

6F5A

[4415112321155212] 点、点、提、横折、横、横、竖、撇、竖、横、横、横折、竖折/竖弯、竖、横、竖

潚字概述

折叠展开

〔潚〕字拼音是sù 部首是氵, 总笔画是16画。

〔潚〕字是左右结构

〔潚〕字仓颉码是ELX 五笔是IVHH 86 、 IVFJ 98 四角号码是35127 郑码是VXND

〔潚〕字的UNICODE是6F5A。 十进制为28506,UTF-32:00006f5a,UTF-8:E6 BD 9A。

〔潚〕字的异体字是

潚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ㄙㄨˋ

基本解释

水深而清澈。

迅疾:“迅焱~其媵我兮。”

姓。

详细解释

水深清澈的样子。

《说文解字•水部》:“㴋,深清也。”

参见“潇水”条。

xiāoㄒㄧㄠ

详细解释

1.〈书〉水深清澈的样子。

2.〈书〉迅疾的样子。

迅猋㴋其媵我兮,骛翩飘而不禁(《文选‧张衡‧思玄赋》)。

3.姓。

ㄙㄨˋ

潚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6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649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597頁,第8

唐韻》:子叔切;《集韻》:子六切,𡘋音蹙。
說文》:深淸也。

又,疾也。張衡〈思𤣥賦〉:迅飇潚其媵我兮。

又,《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𡘋音肅──義同。

又,姓。
奇姓通》:漢有雁門太守潚何。

又,《廣韻》:蘇彫切;《集韻》:先彫切,𡘋音蕭──與瀟同。

又,與溲同,淘米也。

注解

〔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潚〕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肅

〔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sù] ⑴ 水深而清澈。⑵ 迅疾:“迅焱~其媵我兮。”⑶ 姓。

潚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潚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潚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叔切頁碼366頁,第4

潚深清也。从水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即肉反頁碼896頁,第6行,第2

潚深清也。從水肅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子叔切古音第二部頁碼2184頁,第2許惟賢950頁,第5

潚深淸也。

段注謂深而淸也。《中山經》曰:澧沅之風交潚湘之浦。《水經注・湘水》篇曰:二妃出入潚湘之浦。潚者,水淸深也。《湘中記》云:湘川淸照五六丈。下見㡳石。如摴蒲矢。五色鮮明。是納潚湘之名矣。據善長說則潚湘者猶云淸湘。其字讀如肅,亦讀如蕭。自景純注《中山經》云潚水今所在未詳。始別潚湘爲二水。俗又改潚爲瀟。其謬曰甚矣。《詩・鄭風》。風雨潚潚。毛云:暴疾也。《羽獵賦》。風廉雲師。吸嚊潚率。《二京賦》。飛䍐潚箾。《思玄賦》。迅猋潚其媵我。義皆與《毛傳》同。水之淸者多駛。《方言》云:淸,急也。是則《說文》、《毛傳》二義相因。

从水。肅聲。

段注子叔切。按子字疑誤。《廣韵》息逐切。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唐韻》讀卓,《廣韻》[讀]肅,今讀潚。

今肅清字乃潚之借。

此瀟湘之本字。《唐韻》讀卓,《廣韻》讀肅,今讀蕭。

《唐韻》讀卓,《廣韻》讀叔,今讀蕭。

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723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921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697頁
4說文校箋第474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436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590頁,第6字
7說文約注第269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539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327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87頁,第32字
11標注說文第459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385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867頁【補遺】第17646頁
14通訓定聲第1147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957頁【崇文】第3825頁
16說文句讀第1548頁
17章授筆記第452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82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016頁,第6字

潚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ay; deep
  2. bruit de la pluie et du vent

潚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潚(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潚(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潚(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潚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