仺
字义 反馈

复制

cāng ㄘㄤ

人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U+4EFA
汉语字典

人部

5画

4画

上下结构

cang

cāng

WAGF

OSM

ODH

80711

4EFA

[34151] 撇、捺、横、竖折/竖弯、横

仺字概述

折叠展开

〔仺〕字拼音是cāng 部首是人, 总笔画是5画。

〔仺〕字是上下结构

〔仺〕字仓颉码是OSM 五笔是WAGF 四角号码是80711 郑码是ODH

〔仺〕字的UNICODE是4EFA。 十进制为20218,UTF-32:00004efa,UTF-8:E4 BB BA。

〔仺〕字的异体字是

仺的意思

折叠展开

cāngㄘㄤ

基本解释

同“”。

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8頁,第15

同文書局本: 第94頁,第23

標點整理本: 第19頁,第21

集韻》:倉,古作仺。註詳八畫。

注解

〔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仺〕字拼音是cā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𠆢、𰀄

〔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cāng] ⑴ 同“仓”。

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七岡切頁碼166頁,第11

倉穀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从𠊊省,囗象倉形。凡倉之屬皆从倉。

異體

倉奇字倉。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像倉形,中有門戶,以進出糧。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切陽反頁碼415頁,第4行,第1

倉穀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從食省,囗象倉形。凡倉之屬,皆從倉。

鍇注臣鍇曰:「穀熟色蒼黃也。囗音韋。」

反切………頁碼415頁,第6行,第1

奇字倉。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七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892頁,第1許惟賢395頁,第5

倉穀藏也。

段注藏當作臧。臧,善也。引伸之義,善而存之亦曰臧。臧之之府亦曰臧。俗皆作藏。分平去二音。穀臧者,謂穀所臧之處也。《广部》曰:府,文書藏。庫,兵車藏。廥,芻稾藏。今音皆徂浪切

蒼黃取而臧之。

段注蒼,舊作倉。今正。蒼黃者,匆遽之意。刈穫貴速也。

故謂之倉。

段注蒼倉㬪韵。

𠊊省。口象倉形。

段注七岡切。十部。

凡倉之屬皆从倉。

奇字倉。

段注葢从古文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說文》無搶字,倉,名詞,引申為動詞,即搶字也,所謂「蒼黄取而藏之」。

白话解释

仓,收藏稻谷的粮库。通常在稻谷成熟、颜色仓黄之时将它们收割入库,因此称粮库为“仓”。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食”和“口” 会义,“囗”像粮仓形状。所有与仓相关的字,都采用“仓”作边旁。仺,这是“仓”的奇怪写法。

字形解说

甲骨文作,上像覆蓋,中像藏米穀的倉房,下像其底及倉房四隅之形。金文二例承之甲骨,前者中體變作「爪」形,下體變作一橫筆,此《說文》奇字之所承;後者下體呈口形,此《說文》篆文之所承。戰國文字二例,前者中體右側伸出,下體口形左側缺口;後者承自金文第二例,下體變作▽。篆文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隸書承之篆文,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倉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30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429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335頁
4說文校箋第212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205頁,第6字
6說文今釋第72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80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86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70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31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211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684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436頁【補遺】第16801頁
14通訓定聲第360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37頁【崇文】第1745頁
16說文句讀第655頁
17說文新證第442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221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五冊,第407頁,第3字
20古字釋要第526頁,第4字

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仺(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仺(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仺(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仺(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