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dānxíng

祸不单行

拼音 huò bù dān xíng 怎么读

注音 ㄏㄨㄛˋ ㄅㄨˋ ㄉㄢ ㄒㄧㄥˊ

繁体 禍不單行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三灾八难 雪上加霜 祸不旋踵 福无双至 多灾多难

反义词 福星高照 双喜临门 时来运转

祸不单行的意思

折叠展开

祸:灾难;行:到来。
灾祸的到来不只是一次。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到来。

出处汉・刘向《说苑·权谋》:“此所谓福不重来,祸必重来者也。”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分句;常与“福无双至”连用。

例子1. 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
2. 祸不单行,那个私立中学因为吃了一家钱庄的倒帐,发不出薪水了。(叶圣陶《得失》)

正音”,读作“xíng”,不能读作“háng”;“”,读作“dān”,不能读作“shàn”。

辨形祸,右部不能写作“”。

歇后语 1. 跌倒又挨拳头 —— 祸不单行
2. 躲过棒槌挨榔头 —— 祸不单行
3. 屋漏又缝连阴雨 —— 祸不单行

谜语 二人并 (谜底:祸不单行)

祸不单行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福无双至”、“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典源】

汉・刘向《说苑・卷一三・权谋》

[1]造作高门。[2]曰:“昭侯不出此门。”曰:“何也?”曰:“[3]!吾所谓不时者,非时日也,人固有利不利。昭侯尝利矣,不作高门。往年秦[4][5],明年大旱民饥,不以此时[6]之急也,而[7],此所谓福不重至、祸必重来者也。”高门成,昭侯卒,竟不出此门。

注解

[1]韩昭侯:?∼公元前333,战国时韩国国君。以申不害为相,国内大治,诸侯不来侵犯。

[2]屈宜咎:战国楚大夫在魏也,生卒年不详。

[3]不时:非其时,不合时。

[4]拔:攻取、占领。

[5]宜阳:战国时韩邑,为重要经贸要地,人才汇聚。

[6]恤民:怜恤百姓。

[7]顾反益奢:只是反而更加奢侈。

【典故】

战国韩国君昭侯在位第二十五年,国内发生大干旱,民间缺粮闹饥荒,但是昭侯却在这个时候兴建一道高大的门。楚大夫屈宜咎得知后,断言昭侯将出不了这道门。他说:“因为韩国去年才发生秦国攻占宜阳的事情,今年又闹干旱、饥荒,这时不仅不怜恤人民的急难,却只是反而更加奢侈浪费,正所谓福祐不会接连而来,祸害却会接踵而至。”果然高门一建好,昭侯刚好去世,他竟然真的没有出过这道门。后来“祸不单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书证】

  • 01.《景德传灯录・卷一一・紫桐和尚》:“今日好个公案。老僧未得分文入手。曰:『赖遇某甲是僧。』师曰:『祸不单行。』”
  • 02.明・高明《琵琶记》第二一出:“福无双降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
  • 03.《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说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04.《西游记》第一五回:“那孽龙在于深涧中,坐卧不宁,心中思想道:『这才是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我才脱了天条死难,不上一年,在此随缘度日,又撞著这般个泼魔,他来害我!』”
  • 05.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三八出:“姨娘,福无双至原非谬,祸不单行总是真。奴家丈夫凶信,尚未知有无,如今又有贼兵攻城,甚是危急。”
  • 06.《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 07.《三侠五义》第八四回:“旁边的白五爷早动了恻隐之心,暗想道:『黎民遭此苦楚,连个准窝棚没有,还有水怪侵扰,可见是祸不单行。』”

【用法】

语义比喻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类别用在“更加不幸”的表述上。

例句

我刚被扒手扒了钱包,现在又被开罚单,真是祸不单行啊!

她在追赶抢她皮包的强盗时,被迎面而来的车撞伤,真是祸不单行

真所谓祸不单行,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偏偏正巧摔到前面的大水坑里。

他才刚入伍,就面临女友兵变及父亲病重的双重打击,真是祸不单行

她先是死了丈夫,儿子又不明原因卧病在床,祸不单行,只好到处打零工过活。

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同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祸不单行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roubles never come singly.
  2. 泣(な)き面(づら)に蜂(はち)
  3. бедá беду родит
  4. un mallheur n'arrive jamais seul

祸不单行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uò), 示部,共11画

①. 灾殃,苦难。 如: 祸殃。祸害。祸患。祸根。祸端。祸首。祸事。战祸。惹祸。祸从口出。祸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②. 危害,使受灾殃。 如: 祸国殃民。

读音(bù,fǒu), 一部,共4画

㈠ 不 [ bù ]

①. 副词。

②.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④.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㈡ 不 [ fǒu ]

①.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读音(dān,shàn,chán), 十部,共8画

㈠ 单 [ dān ]

①. 不复杂。 如: 单纯。简单。单调(diào)。

②. 独一。 如: 单独。单一。单词。

③. 只,仅。 如: 做事单靠热情不够。

④. 奇(jī)数的。 如: 单日。单号。

⑤. 薄,弱。 如: 单薄。

⑥. 衣服被褥只有一层的。 如: 单裤。单衣。

⑦. 覆盖用的布。 如: 被单。床单。

⑧. 记载事物用的纸片。 如: 单据。传单。名单。

⑨. 和尚称禅堂的坐床。

㈡ 单 [ shàn ]

①. 姓。

㈢ 单 [ chán ]

①. 〔~于〕中国古代匈奴君主的称号。

读音(háng,xíng), 行部,共6画

㈠ 行 [ háng ]

①. 行列。 如: 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②.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 如: 我行二,你行几?

③. 步行的阵列。

④.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如: 泪下两行。

⑤. 某些营业所。 如: 银行。花行。商行。

⑥. 行业。 如: 同行。各行各业。

⑦.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 如: 行棉袄。行几针。

㈡ 行 [ xíng ]

①. 走。 如: 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②. 出外时用的。 如: 行装。行箧。行李。

③. 流通,传递。 如: 行销。风行一时。

④. 从事。 如: 进行。

⑤.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 如: 行商。行营。

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 如: 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⑦. 实际地做。 如: 行礼。行医。行文。

⑧. 可以。 如: 不学习不行。

⑨. 能干。 如: 你真行。

⑩. 将要。 如: 行将毕业。

⑪.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 如: 五行(“金”、“木”、“水”、“火”、“土”)。

⑫. 古诗的一种体裁。 如: 长歌行。

⑬. 汉字字体的一种。 如: 行书。

⑭. 姓。

祸不单行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