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ūzhī

一丘之貉

拼音 yī qiū zhī hè 怎么读

注音 ㄧ ㄑㄧㄡ ㄓ ㄏㄜˋ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泾渭不分 一路货色 同流合污 狼狈为奸 蛇鼠一窝

反义词 泾渭分明 黑白分明 是非分明

一丘之貉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丘:土山。
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例子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严复《救亡决论》)

正音”,读作“hè”,不能读作“hè”。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见“一路货色”。

歇后语 家臭虫说山臭虫 —— 一丘之貉

谜语 一路货色 (谜底:一丘之貉)

故事 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为告发霍光谋反有功,被汉宣帝封为平通侯。他居功自傲,不把汉宣帝看在眼里,太仆戴长乐事发入狱,向汉宣帝揭发杨恽认为秦二世胡亥与汉宣帝为一丘之貉。杨恽被罢官回乡,他给孙会宗回信不满而被杀。

一丘之貉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貉,音,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语出《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典源】

《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

长乐者,宣帝在民间时与相知,及即位,拔擢亲近。长乐尝使行事(隶)[肄〕宗庙,还谓掾史曰:“我亲面见受诏,副帝(隶)[肄〕,秺侯御。”人有上书告[1]非所宜言,事下[2]。长乐疑[3]教人告之,亦上书告恽罪:“……恽闻[4]降者道[5][6],恽曰:『得[7]君,[8],自令[9]。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10]亲任大臣,即[11]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恽妄引亡国以诽谤[12],无人臣礼。……。”上不忍加诛,有诏皆免恽、长乐为庶人。

注解

[1]长乐:戴长乐。西汉时人,生卒不详。宣帝宠臣,官任太仆。

[2]廷尉:职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狱。北齐以后称“大理寺卿”。

[3]恽:音yùn。杨恽 (?∼公元前54),字子幼,西汉华阴人,为司马迁外孙,杨敞之子。宣帝时,因功受封为平通侯。后为怨家所告,被处以腰斩之刑。

[4]匈奴: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

[5]单于:音chán yú,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6]见杀:被杀。

[7]不肖:不贤,没有才能。

[8]大臣为画善计不用: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画,设计、筹谋。

[9]身无处所:无容身之处,意指死亡。

[10]令:假使。

[11]至今:延续到今。

[12]当世:指汉宣帝。

【典故】

据《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载,汉朝时的杨恽(yùn),父亲杨敞是昭帝时的丞相,他自己能力又强,所以年轻时就在朝廷里担任要职,声名显赫。因少年得志,所以不觉中显露骄傲的态度,常常得罪别人,其中与宣帝最宠信的太仆戴长乐的私仇最深。有一次戴长乐被人告了一状,他怀疑是杨恽怂恿的,所以也上书控告杨恽诽谤当今皇上。其中一条罪状大意是说: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正谈论他们首领单于(chán yú)被人杀害的消息。杨恽听了之后,就发表议论说:“单于真是昏庸的君主,虽然他的大臣替他设计了很好的治国策略,却不知采用,结果送上自己的性命。这就好比历史上秦朝的君主一样,因为听信小人而杀害忠贞大臣,结果遭到亡国的噩运。如果当时秦朝的君王肯采纳忠言,也许今天还是秦朝的天下呢!从古到今的国君都喜爱听信小人的话,真像出自同一山丘的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杨恽如此借古讽今,实在是太猖狂无礼了!宣帝听了很生气,就将杨恽免职。后来“一丘之貉”由此演变而来,用来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

【书证】

  • 01.《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源)
  • 02.清・吴伟业〈偶成〉诗其五:“韩非传同老子,苏侯坐配唐尧。今古一丘之貉,不知谁凤谁枭。”
  • 03.《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黑心符出,芦花变生,古与今如一丘之貉,良可哀也!”

【用法】

语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贬义。

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例句

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差别啦!

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何须多费唇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

一丘之貉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irds of a feather(be cut from/out of the same cloth; nothing to choose between them; jackals from the same lair)
  2. 同(おな)じ穴(あな)のむじな
  3. одного поля ягода(одним миром мáзаны)
  4. chacals de la même tanière(de même acabit)

一丘之貉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qiū), 一部,共5画

①. 小土山。 如: 土丘。沙丘。丘陵。丘壑。

②. 像小土山凸起的。 如: 丘疹。

③. 坟墓。 如: 丘墓(大墓)。丘垄。

④. 量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 如: 一丘十亩大的小田。

⑤. 众人聚居的地方。 如: 丘民(乡民,邑民)。

⑥. 用砖石封闭有尸体的棺材。

⑦. 姓。

读音(zhī), 丿部,共3画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读音(hé,háo,mò), 豸部,共13画

㈠ 貉 [ hé ]

①. 哺乳动物,外形像狐,穴居河谷、山边和田野间;杂食鱼、鼠、蛙、虾、蟹和野果、杂草等,皮很珍贵。 如: 一丘之貉。

㈡ 貉 [ háo ]

①. 义同(一),用于“貉子”、“貉绒”。

㈢ 貉 [ mò ]

①. 古同“貊”。

一丘之貉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